写在前面:常言道,细节决定成败。一局普通的三国杀,有着太多的细节信息可供玩家参考。从主公的胜率,到某个人的某此出牌,都可能成为对你有用的信息,帮助你决定正确的选将或出牌策略。
但是,说到选将,我认为不能割裂地分析讨论。比如说无视主公是谁、胜率几何,而去讨论2位反该选郭嘉还是孙权。
于是,本文旨在从细节信息出发,分析各种不同环境对选将的影响。
另外,本人是一个理性的、强烈结果导向型的人,所以以下的讨论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胜率,而忽略游戏体验感。
二位首反的选将,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,下面就从一个战例开始,谈谈2位反选将的取舍。
这个将面下,大家会怎么选呢?太史慈和袁绍一直都是“8神”的候补人选,同时,这两个武将在OL的平均胜率非常高。除此之外,太史慈和袁绍的游戏体验感非常好,若然获胜,必能体验到自己对团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。
但是,这个将面下,是否该选袁绍和太史慈呢?我首先查看了全场的胜率,总共有3个50%+,最低的也有44%。显然,无论谁是我的队友,都可以初步认为是相对靠谱的。那么,作为一个2位门板反,我只需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,剩下的,就交给队友吧。
2位反需要做什么?首先是跳反,让后位同伴识别身份。其次,抵抗忠内以及下一轮主公的攻击。再次,尽量做到每回合1杀,若可以的话,帮队友留给桃留个无懈。
于是我选择了被称为8废之一的于禁,而没有选择两位准神将袁绍太史慈。这个选将得到了@湖北张坤 的支持,最终这盘也以反贼无悬念获胜告终。
在上面这个战例中,“全场最低胜率也有44%,总共有3个50%+”即是细节信息,给予我的影响是——队友相对靠谱,我只需要做好一个2位反应该做的就行了。
那么,如果队友不靠谱怎么办呢?下面接着看下一个战例。
开局,我是8位反。不看位置单纯看武将强度,虽然同为“8神”,但荀彧的强度明显是最高的,诸葛貂婵弱于荀彧而彼此相差不大。
同时,作为刘备主的8号位,需要一定的自保能力。若按此分析,脆皮貂婵以及会被仁德破空城的诸葛,似乎都不太适合本次选将。
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,大家觉得我这场选了什么?
继续上面这个战例的讨论,如图可见,本场有大量低于45%胜率的玩家,并且有两位分别只有40%和39%。他们可能是我的对手,当然也可能是我的队友。
于是,本局我预测,很可能需要我自己力挽狂澜,不能过于依靠队友。
于是我选择了诸葛亮,出牌策略是保守反观不空城。因为貂婵过于脆弱,很可能早早离场无法对战局产生更大的影响;而荀彧,相对于诸葛更依赖队友的表现,并且劣势残局缺乏翻盘能力。
本局的进程跌宕起伏,2位反吕布装忠,结果自然就是反贼崩盘。最后我残血的孤身反在主忠内反局苟延残喘,利用忠内矛盾将其逐个剪除,最终单挑刘备主惊天逆转。
下面换换口味,来看看内奸的选将。我一直认为内奸的选将时非常重要的。
一看选将栏心就凉了半截,华佗自然是极差的选择,吕布公孙同样不是特别好的内奸。这次全场胜率都比较正常,选将更多地从位置角色本身考虑。那么,我该选吕布还是公孙呢?
本局我曾经与@bangzhudaren 在录像站讨论,他问我为什么不选吕布。
我的回答是,我预测后期的单挑,优势的话公孙有天生-1不怕被孙权+1马憋死;劣势的话天生+1可以撑一撑。结果整局的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,我并未过多地控场而是依靠存着的一个南蛮入侵清场,自己满血孙权1血进入单挑。但一整局最关键的一次出牌,是我依靠天生-1马杀小乔,消耗其一张宝贵的天香牌,导致接下来被拆杀早早离场。
对于内奸来说,早早让MAI血流、难杀流离场是取胜的关键。
下面继续内奸选将,如何判断主公的仇内指数。
夏侯香香黄忠,都是可以接受的内奸人选,同时却都不是特别好的内奸人选。于是,我首先点开主公的胜率,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帮助我选将。
主公综合胜率41%,其中内奸胜率为0%,主公胜率仅为29%,忠臣胜率比主公胜率高。可以判断,这个主公水平相当一般,而且从主内的低胜率可以推测,非常不擅长主内博弈,仇内送反的几率不小。
那么这对我选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?夏侯偏酱油,香香和黄忠都有一定的控场能力。但夏侯和香香都是属于慢节奏的人物(其中香香尤其明显),选夏侯主容易被速推,选香香到了后期跳明内奸很可能被仇。于是,我选了黄忠。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坚定的黄忠黑,连这盘在内,近1300盘OL及300盘面杀,仅仅选过两次黄忠。但没办法,主公的胜率信息告诉我,这盘必须选我最讨厌的黄忠才有机会。
主公开局的表现印证了我的猜测,开五谷、左顺右杀,然后仅仅剩2手牌过。而本局反贼有贾诩,导致我怕主公阵亡而杀反过狠。所以说,本局其实我打得并不好,最后凭借RP爆发天妒过乐而取胜。
本局的进程似乎无法印证“这主公很可能仇内”的观点,但实际上,从对局中以及下一局中的对话看出,他对内奸获胜感到非常恼火,若进入主内反博弈,仇内送反的概率很大。
说了这么多,总结一下,如果开局判断主公可能仇内,那尽量选择快节奏控场内或爆发内(如太史慈、袁绍、夏侯渊),而不要选择慢节奏控场内(如香香、法正、甘宁)。减少相持博弈的机会,争取一步进单挑。
继续言归正传,如果说上面一例是针对低胜率主公的选将,那么下面一例则是针对高胜率主公的选将及控场心得。
比起选将,本例似乎更适合用来论述整个控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。不过,下面依然从选将开始。有会员就是不同,5个选将中有4个都很适合,甄姬更偏自保酱油而控场能力略差,法正和典韦各自是慢节奏控场及快节奏控场的代表人物,庞统位于两者之间。
主公综合胜率44%比较平庸,但内奸胜率达到11%还是12%(本局不是最近打的,记不太清楚),对于一个OL路人来说相当不简单。那么,据此我的选将策略和控场策略又该如何呢?
从上面一例可以看出,对于主内胜率低的主公,内奸在控场时应注意偏向主忠(比如说尽量进入主忠内反局而非主内反反局),同时亦应注意使用快节奏控场人物。
那么,对于主内胜率高的主公,内奸可以提高控场的强度,也就是说在控场时可以把主忠方往绝路上逼(当然只是相对,不能太过分)。
本局我就是这么做的,中期故意不掉血强袭而是用掉一张宝贵的武器坑死香香忠,随后更是进入了主内反反反的5人局。刘备主果然没有仇内送反,而是自保为主,偶然给我个把牌。我也没有急着收人头,而是反贼自己收了进入主内反反,接下来我存了两张AOE,一波收两反单挑1血刘备,结果自然没有悬念。
综合上述两例,我们总结一下:
对于主内胜率低的主公,我们作为内奸应该尽量选择快节奏控场武将,控场过程中应尽量偏向主忠,不要把主公逼得太死,同时尽量减少相持博弈的过程争取一波进单挑;对于主内胜率高的主公,我们作为内奸选将相对自由,控场节奏快慢均可,可以提高控场的强度并且控场过程中相对偏反。
上面的总结还漏了一句话,作为内奸,为了单挑一般都会在后期适当地削弱主公。如何削弱,是拼着被仇内拼命削、还是进单挑万事大吉?
实际上,对主公的削弱程度仍然可参照主公的综合胜率和主内胜率。若低,那尽量少削弱以免不必要的麻烦,给他多两点血,依靠单挑时的牌序轻松扳回来。若高,那可以相对提高削弱的力度(不过仍以少而精为上,具体可参考我另一帖内奸控心论)。
上面给出的众多战例中,以首个战例于禁太史袁绍争议最大,那么,接下来这个例子可能同样会引起争议,欢迎各位继续讨论。
这次继续是8位反,比起2位门板,同样处于主公近位、同样可能被主忠包夹的8位反,选将时同样需要考虑武将的盾性。但与2位不同,8位反并不必然在首轮比队友受到更多的攻击,如果说2位反是8分盾2分矛,那8位反就应该是6分盾4分矛。
接下来看选将,于大门板再次出现,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这次不再选他了。那么,大家认为该选谁呢?
首先看胜率,本次全场胜率均在45%以上,其中主公53%的综合胜率比较亮眼,意味着本场很可能是一场质量局,主公孙权的发挥对胜负产生着巨大的作用。
作为8位反,如前文所说,不需要像2位反那么盾,但需要一定的自保能力,同时最好能对即将出牌的主公造成一定限制(如前面貂禅诸葛的那个例子)。同时,作为8位反,很可能早早明身份而遭到6、7位忠内的狙击,首次出牌之前血量和手牌都可能受到限制。
那么,我的选择已经很明显了。本局我放弃了自己大爱的典韦,选择了在杀吧被黑得体无完肤的马参军。
为什么选马谡呢?
作为8位反,于禁和赵云偏盾而对主公的限制能力不足;双雄吃手牌,典韦吃血量,若出牌前即遭到限制,那么威力也将大大削弱。对于我自己来说,也许此前与此后同时出现马谡和典韦100次,我99次都会选典韦,但这就是一个特殊例子,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忽略武将的位置适应性。
本局过程同样跌宕起伏,主忠内分别为孙权太史荀YU,反贼为陆逊郭嘉黄忠马谡。反贼将面劣势很大,在内奸貂禅被盲狙至死的情况下,主忠3V4依然打出巨大优势。本局中心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通过心战了解牌堆信息而调整自己的牌序,最终以一个并不是最理想的牌序打出了最高收益,马谡一轮打掉孙权4血3牌并让其中兵粮而扭转局势。
这里补充一句我对武将的态度,不同武将本身强度不同是一个客观事实。太史慈强而于禁弱,典韦强而马谡弱本身就是一个事实,不会因为我在那些特殊情况下选择了于禁和马谡而改变。通过这两个特殊例子,我想说的主要有两点:第一,选将应客观,不要被自己的喜好或游戏体验感而蒙蔽;第二,在特殊情况下,弱将也有其特长,不要因为“弱”而刻意不选。
上面主要写了反贼和内奸的选将思路,等下将会更新忠臣的选将思路。一般来说,忠臣选将是最需要考虑主公的水平及风格的。
下面来看一场刘备局的忠臣

先抛开胜率不看,3个蜀将都可以做刘备局的远位忠,其中魏延稍弱,庞统和法正不相上下。下面看胜率,本局全场44%+,也就是说,无论队友还是对手都相对靠谱,很可能又是一场质量局。
那么,在全场胜率正常、法正和庞统都很适合这个忠臣角色时,我们又该如何选呢?
下面谈到的,就是我在上面讨论中所说的胜率结构。
先分析我自己的胜率,4个号综合胜率分别是48%、54%、60%、61%,其中48%的有比较多是上班玩逃跑托管的,两个60%+的受后期OL新内奸计分方式影响比较大而虚高。那么,就用54%的这个号分析:
主49%、忠48%、内21%、反60%。可以判断,我的主忠内胜率都是比较亮的,相比之下反贼胜率相当平庸,我见过很多综合胜率比我低但反贼胜率比我高的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因为对于一场普通的三国杀对局,主忠内都是希望相对慢节奏,而反贼喜欢相对快的节奏。而我自己的特点是,出牌谨慎,偏好稳定收益型武将,换句话说就是保守。反贼总共有4个人,是队友最多的身份,而OL上有大量激进型玩家,偏好冒险而不是稳定的策略。因此,像我这种稳健或保守的策略,有时候反而会成为3个激进队友的后腿。
所以可以推断,主忠内胜率高的打法相对稳健而保守,反贼胜率高的打法相对激进而冒险。以上分析并不绝对,但我抽样检查了20多个认识的人,绝大多数都符合这个现象。